成都自然博物馆

Pelli Clarke & Partners +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

成都自然博物馆(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) 致敬了成都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现代化特质,将城市天际线成功转变为成都活力与创新精神的象征。通过对成都当地文化元素——"蜀山、蜀道、蜀水"的深入研究,项目成功地融合了成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底蕴。

 

源自蜀山的建筑形态构造

“窗含西岭千秋雪”——成都自然博物馆最为重要的创作灵感取自川西山脉,设计团队以此勾勒出建筑的外形。远古时期的成都地区在板块运动下,岩石受到水平和垂直力的作用发生断裂与位移,由此形成了现在的山形地貌——建筑形态的体块组合便是受此启发。在某些区域,建筑仿若拔地而出,展露出内部的公共空间,同时维持其锚固于大地的坚实感。

 

每个“山体”,或者说巨大的“石块”,被转化为了不同的展览空间,并通过充满阳光的公共空间加以区隔与串联。石材上形态各异、有机分布的穿孔,在白天能模拟出皑皑白雪覆盖山顶的景象,夜晚又会被LED从背后照亮,宛如璀璨繁星。

模仿蜀道的“恐龙盒子”和连桥

第二个重要灵感源自于川蜀地区建在悬崖边的木栈道,以延续“蜀道”的当地特色文脉。 在成都自然博物馆的设计中,蜀道通过恐龙盒子的形式呈现,以相似的方式悬挂于“石块”一侧,连接起建筑的二层和三层。“恐龙盒子”的设计营造出一种冒险感——倾斜、互动性的空间将展览串联起来。岩石形状之间的裂缝是通透的阳光空间,人们在这里可以思考、观察和互动。

缘于蜀水的景观设计

现有的东风渠位于场地东侧,设计以蜿蜒于景观之中的水道与散落布置的倒影池与其呼应,滨水步道和人行天桥穿行其中,相得益彰。植被形态、肌理与色彩彼此交织,打造出富有层次感的台阶式景观带,以图形化的方式致敬了成都古代梯田景观的几何形态。 设计团队通过种类丰富的植物类型和地貌营造出独特的体验——湿地公园、竹园、睡莲花园,以及季节性的植物园。

人们从街道上就可以望见建筑最北端体块上瀑布般的水帘,设计师充分考虑到了儿童戏水的互动需要。而建筑的形态也倒映在了北侧的浅水池中,微风吹来,极具动感和活力。

项目图纸

 

△总平面图

 

△鸟瞰图

△一、二层平面图

 

△三、四层平面图

 

△立面图

 

△立面图

 

△立面图

 

△立面图

 

△剖面图

 项目信息

建筑师: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, Pelli Clarke & Partners

面积 : 50520 m²

项目年份 : 2022

摄影师 :辛振, 存在建筑, CDCI, 吕晓斌, CSWADI

厂家 :  CSG HOLDING, 黄冈市胜利石材有限公司

PC&P 设计团队 : Fred W. Clarke, Kristin Hawkins, Cory Frost, Hongxi Yang杨红茜, Rong Chen陈茸, Ileana Dumitriu, Olivia Huang黄晟琳, Jie Zhang张婕, Chen Chen陈晨, Beidi Zhang张贝迪

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项目总负责人 : 刘艺,肖波

建筑设计 : 杨扬,舒晨箫,闫顺凯,刘宇,吴瑶,沙澎

结构设计 : 肖克艰,王立维,张彦,杨文,许京梦,邱添

暖通设计 : 魏明华,董丽娟,何思壕,何淼

给排水设计 : 王建军,杨久洲,王丹珂,陈垚

电气设计 : 李慧,敖发兴,邱玉

幕墙设计 : 董彪,罗建成,张瑜,黄梓洋,冼庆军,蔡红林,殷兵利

室内设计 : 张国强,涂强,刘元,李琰

建筑技术 : 高庆龙,南艳丽,于晓敏,蔡君伟,窦枚

智能化设计 : 王少伟,吴寰,熊泽祝,补翔宇

造价专业 : 张廷学,张瑜梅,彭小芳,贾耀淋,曹集舒,邹雅媚,谌勇

景观设计 : 景度设计DU·SCAPE

照明设计 : 中泰照明

施工方 : 中国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

业主 : 成都城投集团、成都理工大学

地点 : 成都


​VOOOOD

​环球好设计对接服务平台

 平台 赋能
关于平台
发布与推广

品牌 中心

服务架构

​元宇宙 服务

设计星链 

未来设计元宇宙

 

预约设计

对接服务

联系我们

 

200955326@qq.com

北京副中心运河商务区国际财富中心19栋
+010 84780453

VOOOOD未来好设计对接平台        更加便捷高效的好设计对接服务平台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

在线咨询
联系电话

010-847804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