麓湖G11 PARK景观设计
成都 / 魏玛设计
项目所在地,位于未来10年麓湖商业板块的核心区,场地对面两侧分别为A7、A3两大商业空间,与热门非标商业CPI仅一桥之隔。设计之初,预见了未来该区域即将激增的人车流量,意在缓解后续场地拥挤无绿地空间的问题。
整个“麓湖社区”,是成都市公园城市先行重点社区(成都市第二批近零碳试点社区),除承载公共交通系统和基础设施改善交通便利性之外,公园与城市空间的有机渗透与融合,将是我们对于这个小小场地赋予更多的可能性的开始。我们带着探索城市公园低碳运维的维度对场地形进行了思考——城市绿地如何成为城市多功能绿色公共空间?
在怠速情况下,车内一氧化碳浓度迅速上升。当车速为0km/h时,一氧化碳浓度在20分钟左右开始超过国家标准限值(50ppm),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浓度不断升高。当车速为10km/h时,一氧化碳浓度在约30分钟左右开始超标。而当车速为20km/h时,一氧化碳浓度在约40分钟左右开始超标。
Park这个单词,就承载了场域的一切可能。
麓湖作为公园城市的示范区社区一直在坚持对“生态、可持续、环保”理念上的实践与探索,拥有多个相对独立的主题“生态实践”,我们也想在此完成一次人工与自然的迭代试验——低影响开发LID(Low-Impact Development)的可循环的生态空间。
LID在海绵城市中的技术体现:
雨水花园:通过种植植物和设置蓄水设施,收集和储存雨水,用于景观灌溉或地下水补给。
生态滞留草沟:利用草沟收集和过滤雨水,降低洪峰流量。
绿色街道:使用透水铺装材料,增加渗水能力,减少径流。
可渗透路面:采用特殊材料铺设路面,增加雨水下渗。
生态屋顶:通过绿色屋顶收集雨水,减少屋顶径流。
雨水再生系统:收集、处理和再利用雨水,用于灌溉或其他。
从项目之初到呈现,我们根据麓湖整体的规划和定位,保证周边环境不被破坏且不影响停车噪音对北侧居民的影响。我们的设计目标也包括:
1)满足客户对未来场地的使用需求;
2)北侧现状原生树进行保留,并注意通过设计减少汽车噪音、尾气对北侧居民的影响;
3)对于植物的设计进行多元尝试,作为未来A7项目的样板实验场地;
4)满足公园城市下的设计规范,将生态可持续的理念融于场地内。
设置车行、人行出入口,人车分流。车行进过程中,局部扩大道路宽度,方便停车与错车。考虑后续规划该区域为麓湖生态城Mini bus接驳点之一,入口处用轻盈的板桁架,代替传统停车入口的安保亭,便于管控的同时,也兼具后续整体景区使用。
靠近居住区一侧保留场地原生树种的同时,并将绿化带厚度设置到11米,最大限度降低污染和噪音。
植物运用在四川乡野常见但鲜用的植物椿树,乔灌木搭建竖向空间,利用形成生态可续的「小岛绿肺」。基于植物的光合作用,场地内一天能产生3850千克氧气,汽车碳排放一天为179.8千克。创造生态小气候,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浓度,改善周围环境。
项目面积5220平方米,绿化面积为3080平方米,基于树的光合作用速率,每平方米树每天可以释放氧气1.25千克 ,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.6千克。
故场地内一天可以产生氧气总量为:3080平方米*1.25千克=3850千克
利用植物模糊边界,将规范融于场地。道路两侧设置300mm-500mm不等砾石带,让雨水回流绿地,调节地面温度的同时达到绿化灌溉目。暴雨时,路面多余的水溢出,流入到达排水的目的。
植物特征——模拟雨林生态系统的多层状结构
结构分成:突出层(9m以上);树冠层(2-6m);地被层(0-2m)
结构分成:蓝花楹、栾树、乡土植物椿树,呈高耸伞状,构建高度在9m以上的地被层,多层叶片叠加吸收80%以上并反射10%以上的可见光辐射,通过光合作用,起到第一层拦截作用,对遮阴起到明显的效果;热带属性的杨梅、芭蕉、狐尾椰子、银叶金合欢等,构建高 度在2~6m的树冠层,郁闭的树冠横向生长,吸收阳光和雨水,叶面交错的孔隙让空气过滤与渗透,让热量在流动中消减;地被层被选用绿色系阔叶类植物天堂鸟、圆叶轴榈、矮蒲葵、象耳芋、龟背竹、仙茅、花叶良姜、小天使春羽、黑魔法竹芋、绵毛水苏等,除屏蔽紫外辐射效果更佳外,叶面积指数(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)≥3,丰富的叶片质感和肌理、高覆盖度的下木增强了对小环境的增散作用,形成局部“绿洲效应”。
寄生吸互:附生植物鹿角蕨、肾蕨、鸟巢蕨、石斛,形成稠密的立体绿网,从视觉和体感上,将“制冷”和“加湿”在场地中加强。
场地内的植物,经过5个月的自然生长,在物种优胜劣汰中,完成了自给自足的裂变,在没有过度干预的前提下,形成了完整的生态链条。
从固有的场域的思维中跳脱,从环境思考维度来重新组织高频使用的公共日常空间,弱化场地的功能画面,用植物转换场地的标签性,让人在日常中体验自然。
我们相信好的设计可以为创造更美丽和宜居的城市做出贡献,这刚好也契合了“公园城市”本身。关于未来的实践,我们更希望这里能作为“Bus Market”的一个可持续空间,赋予场地更多的可能性。
项目名称|G11 PARK(暂定)
委托业主|成都万华新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
景观设计|成都魏玛景观设计有限公司
花境单位|惠美花境
施工单位|成都鼎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
结构设计顾问|上海泰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
项目地址|麓湖天津路、雅州路交界处
开放时间|2024.06
景观面积|5220㎡
摄影团队|XF Photography、Summer
More: 魏玛设计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